信息摘要:
“讀《書》而知先賢治政之本,讀《書》而知朝代之興廢之由,讀《書》而知個人修身之要?!睔g迎大家來到智成纖維第203期讀書會現場,俗話說,讀書須…
“讀《書》而知先賢治政之本,讀《書》而知朝代之興廢之由,讀《書》而知個人修身之要?!睔g迎大家來到智成纖維
第203期讀書會現場,俗話說,讀書須趁早,莫待白首方悔遲!就讓我們借此契機培養(yǎng)閱讀的好習慣,用知識的鑰匙去打開真理的殿堂!
主持人:梁湘鈺和符永育
今晚讀書會第一位上臺分享都是PMC部的黃曉程,分享文章為《勸學》。
勉勵人學習,鼓勵人努力學習。時光容易逝去,少年的時光如果不珍惜,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,如果老了才想起學習,就晚了,所以學習也要趁早,哪怕是一點點的光陰都不要輕視。
業(yè)務部張琪鑠:這篇文章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、學習的態(tài)度以及學習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,全面而深刻地論說了有關學習的問題,較為系統(tǒng)地體現了荀子的教育思想。從三個方面點明了本章的主題:學習、思索、積累。
業(yè)務部吳鐘亮:做小事多了,就成了大事,不管是做人做事,只要是往對的方向每天進步一點點,終究會達到終點。沉下心來,不要浮躁,不會就會與“螃蟹”無二,即使是有堅硬的鉗子,也只能寄居于“蛇鱔”之穴。
業(yè)務部張德雄:我從中領會到了三點:一是為什么學習?要知道自己要變成什么樣的人,就要通過學習去實現,人生發(fā)生改變,一定是通過學習的。二是思索為什么學習使我們走得更遠?學習是工具之一,通過學習,才能走更遠,這是需要經常去思索的。三是積累,堅持讀書,專心一致去做事,學習積累,不斷的去沉淀。
第二位分享者是財務部的鄒世曉,為大家分享《尚書》
《尚書》是五經之一,歷來為儒家奉為圣書,其首篇《堯典》,因標榜堯、舜選賢禪讓、任德使能、教化天下的德政故事,因此更受歷代讀書人的推崇,其中所記故事也歷來被視為唐、虞盛世的真實史實。
吳總:《尚書》作為中國研究三代以前、之后政治發(fā)展進程的重要經典,非常值得我們認真研讀,建議大家在選擇書籍時,盡量多選這些經得起推敲的古圣先賢的名家經典。這樣會懂得更多,在判斷時代發(fā)展規(guī)律、為人生選擇時,通過由量變到質變,堅持讀古圣先賢的文章,就可以“穿越”到各個時代,利用老祖宗的經驗與閱歷,運用到各種場合去,會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第三分享者是PMC部的王亞平,帶來《冰鑒》。
《冰鑒》是一部關于識人、相人的經典文獻,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、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,是曾國藩體察入微、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。
PMC部黃曉龍:通過觀察別人的神情,不經意流露出來的,才是真實的。為人做事,不經意做出的反應,就要看出你是怎樣的人,所以要從內心做一個向上、正直的人,任何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向上、正直的一面。
第四位分享者是電商一部的賴振添,分享文章《水調歌頭》。
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(chuàng)作的一闕詞。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(1076年)中秋,當時作者在密州(今山東諸城)。
外貿部黃舟禹:珍惜身邊人,節(jié)假日多陪伴父母,多回去看看,多孝順父母。
今晚最后一位分享者吳總為大家分享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
全場人員在吳總舒緩的朗讀節(jié)奏中,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,仿佛在那幽徑上走著的是自己了。那亭亭碧綠的荷葉,那婀娜多姿的荷花,月色迷蒙、薄霧繚繞的荷塘便又展現在眼前。
在欣賞作者筆下靜謐的、美到心醉的荷塘月色,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極淡的、不易察覺的情緒。
讀書好似耕耘,汗水流得多,收獲更豐滿,
短短的2個小時,終說不完讀書的好處,談不完知識的無窮,
短暫的時光匆匆而過,我們的讀書會也即將落下帷幕,
在此,我們誠心得期待下期的相聚,
衷心的祝愿大家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(jié)快樂,合家歡樂!